皇朝一阁(华夏这一词因何而来)

1. 皇朝一阁,华夏这一词因何而来?

“华夏”一词的本义,有很多源头和含义。

统一的说法是:“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古人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华夏”一词,最初指夏、商、周王朝的政治核心区域——中原一带,“华夏族”指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民族即后来的汉族。

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华夏”一词的含义不断演变、扩展,不仅仅限于地理概念,还泛指中国、中华民族。

为什么古人要选“华夏”这个词,而且要赋予它独特的涵义呢?

“夏”的源流及涵义“夏”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有很大关系。

众所周知,黄帝和炎帝在古代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战争,最终炎帝部落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后来他们打败了蚩尤,把联盟势力扩大。

后来,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与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了一个新的部落。开始居住于渭水中下游,后东迁至晋南、豫西伊洛流域。

颛顼之子叫鲧,鲧之子叫禹。相传大禹曾经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因而这个部落得名“夏”。

后来,舜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禅让给了禹。

相传禹治水后,将领土分为九州。这成为中国领土的雏形。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得到了权位,将“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就以“夏”部落名为国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夏部落以及夏朝的政治核心区域,在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带,也即早期的“中原”。这也成为后世历代长期的政治中心区域。

由此,黄帝和炎帝成为汉民族的祖先,夏部落成为汉民族的源流。

“华”的源流及涵义夏部落不断繁衍、扩张,与周边民族不断融合发展,先后建立了夏、商、周王朝。

周王朝继承了夏、商两代的成果,进入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王朝的军事、经济、文化、科技鼎盛,尤其是建立了一套文明体系,以行政管理制度、礼仪、服饰、青铜器冶金技术、漆器工艺,诸子百家思想流派等为代表。

我国人民很早就注重服饰文明及其社会意义。

《易经·系辞》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到周朝,制定了一套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安定天下。其中,将冠服制度作为立政的基础之一,使其成为身份、阶层的标志。

因此,服饰品种类别众多,区别分明。例如有朝会服、祭礼服、从戎服、婚礼服、丧服以及常服、便服、礼服等。

男性服饰有冕服、弁服、玄端、深衣之分,女性服饰有鞠衣、展衣、禄衣、纯衣等,王后有六种翟衣类礼服。

当时,已经确立了上衣下裳的基本款式。

周朝最出名的礼服制度,头要戴冠、巾,有鹊尾冠、尚冠、长冠、筒冠等。服装上有章纹、敝膝、组玉等配饰组件。

同时,编制各种形状的发髻、塑造各种发型,以及画眉、脸颊施粉、抹红嘴唇等,加之工艺饰品,进行搭配、妆饰。

服饰佩饰有金、玉、青铜、丝织、缂等材质,形式有衣饰、头饰、腰饰、腕饰、手饰等,有带钩、笄、钗、玦、琮、项链、臂钏、手镯、指环等。

在后世出土的周朝墓葬中,多次发现保存完好的衣物,纺织品有丝、麻类,包括绢、绨、纱、罗、绮、锦、绦、组等类,制作精良,织绣工艺高超。

服饰具有遮羞、保暖的本质功用,是人类生活的要素标配,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美学思想、内在精神的体现。

在古代,“华”与“花”通用,代表多彩、繁盛。由此也就有了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的含义。

周王朝将以服饰文化为代表的社会文明推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我国被誉为“衣冠王国”、“礼仪之邦”奠定了良好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夏”一词的涵义周朝是“夏”部落后裔建立的强盛王朝,重视并拥有服饰华采之美的“华”,于是也就自称“华夏”,寓意疆界广阔、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周书·武成》中有“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是“华夏”一词目前最早的文字记载。

同时,《尚书·正义》中明确记载:“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而且“华”和“夏”也可以单独用,均有盛大、美好的相同涵义。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疏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周王朝采用分封制,将宗室子弟和功臣分封为诸侯,建立多个国家。这就是“封建”一词的由来。

周朝是“夏”部落后裔建立的王朝,周王为“天下共主”,自称“夏”。这些诸侯国家也就是“夏”部落的分支,称为“诸夏”,是“诸多夏国”、“华夏列国”的意思。

由此,以“华夏”自居的周王朝,就有了明确的华夏族群的自我认同和命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跨氏族的族群观念。

最初的“华夏”一词,指周王朝及其疆域。华夏族,指中原地区的民族,即后来的汉族。

因而,“华夏”一词最初指中原一带。

例如我国最早的汉字辞书《说文解字》中记载:“华,荣也。夏,中国之人也,珿中原之人。”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

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家分分合合,神州大地上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政权、王朝,不断更替。

但是,历朝历代一直都有个共同的理念:共尊以“夏”部落的发祥地——中原政权为正统政权,逐鹿中原、建立政权,就可号令四方,定鼎天下。

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华夏”一词的地理概念也就不限于指中原一带,而是全国。

最终,各民族不断融合、发展,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建立了多民族、疆域辽阔、统一的国家。

随之,“华夏”一词的涵义也不断扩展,而且也不仅仅限于地理概念,还包括文化内涵。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辞海》中对“华夏”的注解为:“中国古称华夏”。

追根溯源,代代传承,因而我们就自称炎黄子孙、华夏民族。

皇朝一阁(华夏这一词因何而来)

2. 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

内阁和军机处是加强皇权的两种尝试,但并不是首创,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创立了内朝制度,以尚书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常在宫内与皇帝商议军国大事。这与丞相为首的中央行政机构相区别,丞相的行政班子称为外朝。放眼封建君主专制社会,加强皇权的手段就是加强内朝的权力,削弱外朝的智能,最终导致秘书机构的地位高于行政机构,而权力集中于皇帝。

明朝的内阁制度就是这种尝试,首次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直管行政中枢,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但因明朝后继皇帝的不作为,内阁逐渐变成中枢机构。清朝的军机处则很好的秉承了秘书的绝色,真正做到了集权于皇帝。

明朝内阁制度的演化

明清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走向顶峰的阶段,明太祖借着胡惟庸案的机会废除丞相制度,或者说胡惟庸案就是朱元璋为了废相而自导自演的“前戏”。

在此之后,中书省领导六部的行政格局已经打破,故而六部直接受皇帝领导,对皇帝负责,皇帝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于是就设立内阁为行政顾问,所以打根儿上,内阁就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这就意味着皇帝一人身兼两职,皇帝丞相合二为一,这就加大了皇权,但同时也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

朱元璋是一位勤勉的皇帝,他对皇位的来之不易深有体会,所以在朱元璋时期,设立内阁只是为了提供意见,作为处理政务的参考。所以朱元璋时期也并没有内阁之称,只是参照宋朝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以大学士作为咨询对象,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到了明成祖时期,由于北伐的军务繁忙,简单的咨询并不能帮助皇帝分担压力,所以就正式成立内阁,参与辅政,内阁只拥有议政权,六部拥有行政权,决策者当然还只能是皇帝。

(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明宣宗时期,三杨辅政帮助这位年轻的皇帝梳理了治国理政的章程,从而也将阁臣的地位空前提高,内阁开始掌握“票拟”权。就是指内阁对奏章进行意见的草拟,草拟完之后,再由皇帝朱批,形成政令。这就意味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开始出于内阁的意见。因为三杨同时兼任着部院尚书职位,所以也开启了阁臣掌管实权的模板。

到了景泰年间,王文以最高监察机构长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任吏部尚书的身份入阁,再次提升内阁的权力。到此时,内阁就不算一个咨询机构了,而是一个文官集团代表机构,他们通过票拟权主导国家政策,重新构成了对皇权的威胁。

在复杂的官僚体系下,阁臣形成的利益集团背后拥有大批言官,他们是阁臣向皇帝施压的尖兵利器,皇帝在行政上的妥协,往往只能通过另一种权力制约——司礼监!所以明朝中后期的内阁成了外朝,司礼监成了“内朝”。

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权,成为皇帝制约内阁的主要方式。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倘若是嘉靖皇帝这样的权术高手,那么这种方式确实有用,但倘若皇帝不够精明,也就会出现宦官祸害朝政的局面。万历皇帝即位之初,票拟权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导,批红则全由大伴冯保代替,皇权受到严重威胁。

(驾驭有术的嘉靖帝)

“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明史》

所以明朝的内阁制度总体上是失败的,它由一个秘书机构演变成权力中枢,这就失去了内阁的意义。皇帝为了制约内阁权重的问题,以司礼监宦官作为“秘书”,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宦官专政的导火索。这些权力制约中,内阁与六部、司礼监形成矛盾体,首辅与次辅也形成矛盾体,这是党争形成的重要原因,党争又成为行政效率低下的致命毒药。所以明末内外形势窘迫的情况下,尚有言官的相互抨击,这都是权力集团扔出的利剑,抨击政敌的同时,也插入了大明王朝的心脏。

清朝的军机处的产生与职能

清朝在努尔哈赤时代形成了极具满族特色的“八王议政”制度,随之演化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这是军事民主决议的形式。它对满清迅速强大并入主中原的意义重大,然而在奴隶主向封建王朝的跨度中,满清统治者对明朝旧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改制中枢,将皇权推向了无以复加的顶峰。

(议政王大臣会议形式)

清朝的封建化以及君主集权是在皇太极时期开始,但仍然未改变议政王会议的形式。到顺治亲政后,由于长期受到汉文化影响,故而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旨在将一个军事合议政府改变为有序的文治政府。但顺治帝只进行了三年的改革就神秘去世,除了以内三院为基础建立内阁以外,只留下“日讲起居官”的陪读秘书模板,这种模板对后世帝王的改革提供了经验。

(四大臣)

顺治帝为年仅8岁的玄烨留下了辅政体系,即非宗室亲贵的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位议政大臣成了他的辅政团队。这四位辅政大臣废除了内阁,将顺治帝的汉化机制一一抛弃。当鳌拜独大之后,辅政体系的平衡彻底被打破,他将“议政王大臣会议”以及内阁之权揽于一身,再次对皇权形成威胁。

康熙八年(1669),在满臣索额图、汉臣黄锡衮、王弘祚等人的支持下,清除了以鳌拜为首的政治集团。年仅15岁的康熙自此开启了父亲没能完成的汉化改革,第一步便是重启内阁,并将内阁制度细化完善,使其成为正式的国家行政体系中枢。

(鳌拜经典影视形象)

与明朝一样,康熙赋予内阁票拟权,但削弱了首辅的地位,内阁大学士轻其权而重其名。然后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策权,内阁在这个时期就成为办实事儿的行政机构,所以也就被“排挤”成外朝。

“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博学善书者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康熙起居注》

与此同时,康熙参照顺治帝的日讲起居官,从汉族文人中挑选伴读,旨在汲取治国良策。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禁城之内设陪读书房,这就是著名的南书房。

(南书房)

起初,南书房供职人员不得参与外朝政务,只是偶尔受皇帝特旨承担草拟职能,可随着三藩之乱的发展,康熙帝政务愈加繁忙,遇有急奏时召集“议政王大臣”多有不便,于是经常于南书房内以陪读文臣作以参谋机要,将内阁外朝政务分拨至“内廷”处理,进而使南书房的职能逐渐转变,愈加接近核心权力圈。

故而到了康熙中后期,形成了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者皆涉机要的局面,即“大事关大臣;群事关内阁;撰拟谕旨则关南书房”。长此以往,南书房因近水楼台之便,成了皇帝的机要参谋机构。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为筹备对准噶尔部的战事,于户部之下设立军需筹备专项机构——军需房。这也是参照了南书房的模式,以信任的亲王、大臣做军事行动的参谋。随着战事的发展,雍正帝将军需房迁至禁宫门外,以便提升军务处理的效率,由此也更名为“办理军机事务处”。

军机大臣都是兼职的形式,雍正帝随时召见军机大臣询问战况、听取意见、作出裁决、军机大臣根据旨意草拟文书,不经内阁,直接发给有关官员执行。这在提高战时军务处理效率的同时,也削弱了内阁的权力,而军机处只是上传下达,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

(军机处)

虽然军机处是为筹备战事设立,但他对雍正帝的启发就是君主集权的重要性,所以雍正帝在之后不断分解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密折制度就是最好的方式,大臣绕过礼部通呈司,直接向皇帝上报机要的折子。这曾经是康熙帝监视江南反清复明活动的工具,曹雪芹的祖辈在江陵织造干的就是这种监视工作。雍正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将这种制度扩大化,规定凡五品官员皆赐密奏之权。

我国第一档案馆现存康熙朝密折3119件,雍正朝的则达到4万余件,这无疑是增加了雍正皇帝的负担,所以军机处就顺理成章的成为雍正帝的阅折机构,这与内阁的票拟权如出一辙。

到了乾隆时期,军机处职能逐步增加,首先就是编制上:军机大臣额定扩充至六人,军机章京扩充至十六人,满汉各半,凡有重要策令下发,由军机处直接办理的为“庭寄”;由军机大臣转交内阁办理的则称“明降谕旨”。军机处在乾隆朝形成了中枢地位,将内阁推向了日常行政机构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议政王大臣会议则彻底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乾隆五十八年(1793),裁撤了议政大臣的职务,决策权完全收归皇帝。

和珅出任领班军机大臣,凭着乾隆帝的信任,和珅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渐而参与决策,将军机处的权力扩大。此时已经不是秘书机构了,正如明朝的内阁,他已经形成了与皇权的威胁。

嘉庆帝完全掌控政权后,及时纠正了这个局面,通过重其职能,轻其权力的方式,削弱军机处的权力,但并未改变其中枢的地位。嘉庆帝时军机大臣“承命办事”,这才算是皇帝的秘书兼跑腿,它虽具中枢职能,却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因此无法形成与皇权的抗衡。

从嘉庆帝到咸丰帝期间,军机大臣的品阶始终无定制,任免权完全由皇帝掌握,道光时还规定,各处发往军机处的奏折必须先经皇帝之手后,军机大臣才能阅览。

(总理衙门)

咸丰十一年(1861),随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成立,军机处便失去决策权。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后,开启了以亲王担任首席军机大臣的惯例,这虽然提高了军机处的规格,但在慈禧掌权的期间,无论是重新设立的议政王,还是亲王掌管的军机处,都只是一个参谋机构,并无实际权力。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失利,慈禧将军机大臣全体罢黜,以醇亲王奕譞、礼亲王世铎、庆亲王奕劻充入军机,史称“甲申易枢”。这标志着军机处沦为慈禧的权力工具,并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立宪派以责任内阁取代了旧内阁和军机处,从此再无皇帝的秘书机构。(预备立宪)

综上,无论是明朝的内阁,还是清朝的军机处,从根本上都不属于行政中枢,但在发展中都添加了行政中枢的色彩。明朝的内阁在前期有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但到中后期发展至皇权的对立面。清朝的军机处则较为完整的承担了秘书角色,只是在乾隆帝时期出现了插曲,在权臣和珅的影响下,触摸到了皇权的尾巴。所以军机处能够代表君主专制发展至鼎峰,而内阁算是为这个鼎峰做了铺垫,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明史》、《清史稿》、《康熙起居注》、《永宪录》

3. 古代几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上朝堂?

在最近的电视剧当中,我们看了很多的古装剧,而这些剧里面演的最多的就是一些朝堂上的争斗和政治上的风波,除开这些以外,我们非常好奇的是,这些官员几乎每天都在朝堂上和皇帝对话,甚至有些电视剧为了渲染出这个臣子的个性,还列出了一些他们怼皇上的名场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仔细的了解一下,古代的臣子是否有对皇帝的权力,而真正能与皇上对话的官员到底又有着怎样的职位呢?他们在朝堂当中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发言,又是如何排序的呢?

这种政治上的例行公事在我国的由来已久,从封建王朝到如今的社会,依旧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模式。在我们的现代社会,这种场合被我们称之为开会,而在古代的政治生活当中,这就被称作为朝会,是由皇帝自己主持的一个最高级的会议。

之所以说这个会议最高级,是因为这个会议的规格和参会人员非常的特殊,不仅有国家的一把手,还有品级较高的一些官员参与其中,而这样的会议几乎每天都会有发生。当然不同的朝代也有一定的区分,但是这个会议的规格非常高,是大家都认同的一个共同特点。

在我国古代不同的朝代,对于上朝的规定有着一定的区分,而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在一些离我们比较熟悉的朝代,他们上朝的时候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区分。

首先我们要看的是唐朝,大家都知道唐朝是一个较为开放民主并且非常繁荣的朝代,而在这个朝代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发展,与它的早朝制度肯定是离不开关系的。当时的唐朝规定的上朝时间是早上的七八点钟和我们现在的上班族时间差不多,但是参会的人员就比较随意了,这些参会人员不需要摆谱,只需要参与到朝堂当中的政治事务就可以,但是品级一般都在5品以上。

唐朝对于官员来说,还是一个政治事务不太辛苦的时候,可是那个时候很多人却不愿意在朝廷当中做官。然而到了明朝时期,这些大臣想要上朝就变得更加凄惨了,他们必须要在午夜的时候就起床,走很远的路才能够到达上班的地点。

最重要的是他们要在皇帝起床之前到达自己上班的地点进行打卡,凌晨3点打卡以后必须要等到城门上的上班铃响了以后才能够排队进入,大家进入以后还要行叩拜之礼,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较为繁琐的事情,可是他们却不能够有任何怨言,而且参与这个会议的人非常之多,在明朝有1000多个人都曾经共同参与过上朝这样的大会,之所以明朝会有这么多的人参会,主要与他们当时的制度有着极大的关系。

明朝时期为了将自己的权力更加集中,他们的制度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而这种调整之下,皇帝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个人对于一个国家的忠诚程度,所以要求所有人必须上朝。不管是外来的还是在京城做官的官员,都必须要参与到朝会当中,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这里面有一些人是不能够与皇帝直接沟通的,只有4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够与皇上对话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民众的诉求。

最后就是清朝时期,清朝时期皇帝上朝时间大概在5:00~7:00左右,而大臣们要去等候的时间必须要提前到3点到5点之间,在这个时间上班,虽然比明朝稍微要轻松一点。但是对于那些较为勤奋的皇帝来说,他们也是每天都要开会的,所以在康熙到乾隆这一段时间之内,每天开会成了他们的日常。可是到了力不强的君主手上,就变成了10天开一次会。

当然最重要的是,开会的时候必须要按照品级排列,能够参会的人员必须要达到三品以上。他们的排列顺序就是按照他们的品级进行分列队,在左边为武官在右边为文官,而关系较为亲近的人站在殿内,其他人就要站在外面。

4. 内阁和六部全文?

历代职官各有特点,虽说是清承明制,而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清朝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清宫剧盛行,已经为大家普及许多知识,然而戏剧小说之类,并不是历史事实,如果信以为真,就会误导。

内阁和六部历经清朝入主中原的二百多年,是清廷中央重要常设机构和名义的中枢机关,内阁主要职责是票拟(为皇帝出谋划策),清朝的正式行文也多以内阁名义发出;六部职责是分门别类的办理具体事务,是执行机关。他们的名号经常活跃在清宫剧中:

内阁

清朝本无内阁,随着皇太极称帝而又清军入关后国事繁多,仿效明制设立内阁,历经顺治康熙年间到雍正时候方成定制,内阁的职责就是“票拟”,是协助皇帝出谋划策的机构,与现代内阁截然不同。内阁历经周折最后定制为三殿三阁,各设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等。

三殿三阁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乾隆之前有中和殿,乾隆十三年(1748年)裁撤,改设体仁阁。康熙雍正在位的时候可是有中和殿而无体仁阁。

大学士为正一品,满汉各设置二员;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满汉各设置一员;内阁学士为正二品,数量有几十人。理论上讲,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就有6*2*2+6*2=36员。

如此多的一品大员,需要排名代表了各自的权利和地位。内阁大学士地位和升迁顺序如下:初授东阁—体仁阁—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终极是保和殿大学士。大学士也称“中堂大人”,虽然是宰相的别名,但是没有宰相的实权。真的有那么多大学士和宰相?

事实并非如此,大学士是可以空缺的,不一定要六个全授满,而且从实际情况上看,四个大学士的情况最常见。清代的殿阁大学士刚开始还有中和殿,其地位还在保和殿之上。有清一代授予中和殿大学士的也只有觉罗巴哈纳、金之俊、图海、巴泰四人。自康熙二十年图海死后,至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未有人增补为中和殿大学士。撤中和殿后,增加体仁阁,形成三殿三阁对称的局面。然而保和殿大学士不常置,乾隆年间的傅恒是最后一位保和殿大学士,所以文华殿大学士多数时候就成了内阁领袖了。

李鸿章曾以直隶总督加授文华殿大学士,但是为此清廷把武英殿大学士列在班前。

六部

清朝入关之前就设置了六部,直属皇帝,负责办理具体事务,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排名分先后,顺序不可乱。六部各设四司,形成六部二十四司。

六部堂官司官原本有用满语名称,后来改为汉语名称。堂官就是尚书和侍郎,尚书为从一品,是正长官,满汉各一员;侍郎为正二品,是副长官满汉各二员,中央六部堂官就有6*2+6*2*2=36员。六部堂官排名有先后,依照各部排名定位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六部尚书与侍郎之间并无直接上下级关系,因为他们都隶属与皇帝。

由于六部与起源很早,又与周朝六官相对,所以六部尚书们就有其他名号,如下表格:

司官就是二十司司的长官,有郎中和员外郎。

内阁与六部是皇帝的参谋机构和办事机构,为了提高效率,雍正以后常以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兼任尚书或者侍郎。

六部之上的王爷们

清太宗设立六部的时候就以亲王贝勒等宗室亲贵来总理六部部务,着实锻炼了宗室的执政能力,为清朝入主中原后迅速安定全国局势进行了干部力量的准备,这时候的宗室直接担任六部堂官;

康熙雍正年间,为了历练皇位继承人,让皇子们以亲王郡王的名义分别管理各部,尚书之上又有了皇子一级。雍正、乾隆就曾以亲王名义管理部务,让这两位皇帝即位后能够明察秋毫,不被百官蒙蔽,在政治上非常成熟。

《康熙王朝》议立太子时候已经是各个皇子都有一党,大伤脑筋

然而这一举措的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如一系列清宫剧中表现的那样《雍正王朝》中皇太子、雍正、八王爷各管一部进行权利斗争,上演九龙夺嫡,雍正即位后也有兄弟不服,让康熙雍正两代帝王大伤脑筋。后来的乾隆帝干脆规定皇子不能参与政务,这样皇帝是省心了,但是糟糕了皇位继承人。嘉庆帝和道光帝两朝新君面对吏治腐败竟然无可奈何。咸丰帝即位的时候才20岁,同治帝即位时候才6岁,哪里有什么机会历练。这才是乾隆帝制定这一制度的悲哀。

5. 帝国名字霸气?

霸气的西方帝国名字有星洛帝国、大乾帝国、天峰帝国、风云帝国、天龙帝国、紫云帝国、玄月帝国、淮梦帝国、北阡帝国、洛兰帝国、落日帝国、玄剑帝国等。帝国一般仅指领土辽阔,统治民族众多,拥有持续传统的强大国家。

狭义的帝国仅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君主制政体国家。帝国的国家首脑一般为皇帝,汉语对于中国以外的帝国君主也常翻译为皇帝(如奥古斯都、哈里发、苏丹等)。帝国君主通常为世袭,但也有通过选举和指定产生的,如罗马帝国的皇帝。这些国家常称为帝国,或把帝国一词写入正式的国号(如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等)。限于帝国对领土规模、政体和国际影响力的要求,几乎所有狭义的帝国都出现于亚欧大陆。现代帝国为西文empire的汉译词,帝国的同义词不见于十九世纪前中文的文献中,在1850年时,梁廷枏出版的《夷氛纪略》是中国文人最早以汉字词汇帝国反映西方empire一词的用例,之后该词由严复译介而来后逐渐普及。

6. 中国34个省级行政中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北京市 】简称:京

由来: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中华民国时期称为北平,后复称北京。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天津市】 简称:津

由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明永乐2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1965年与河北省合并,1967年,天津恢复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河北省】 简称:冀 省会:石家庄

由来: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

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今有出入。

1928年设河北省。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山西省】 简称:晋 省会:太原

由来: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处设山西省。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内蒙古自治区】 首府:呼和浩特

简称:内蒙古(在车牌等只能用一个字的时候,可以用蒙代替)

由来: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建国前设内蒙古自治区。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江苏省】 简称:苏 省会:南京

由来: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

【浙江省 】简称:浙 省会:杭州

由来: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称浙江,故简称“浙”。

【安徽省】 简称:皖 省会:合肥

由来:1667年;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 一说认为因境内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称皖公山,故简称:“皖”。

【福建省 】简称:闽 省会:福州

由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唐开元年间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至今。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称闽头系近乳南内有闽江,故简称“闽”。

【辽宁省 】简称:辽 省会:沈阳

由来: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

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 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吉林省 】简称:吉 省会:长春

由来: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 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黑龙江省】 简称:黑 省会:哈尔滨

由来: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一说简称源于河流黑龙江。

【上海市 】简称:沪或申

由来: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西藏自治区 】简称:藏 首府:拉萨

由来: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 “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称西藏东部为“康” (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陕西省】 简称:陕或秦 省会:西安

由来: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设陕西省。取全称中的“陕”元字作为简称。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

【甘肃省】 简称:甘或陇 省会:兰州

由来: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青海省】 简称:青 省会:西宁

由来: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据《水经注》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这里就称青海了,也有写作西海的。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

1928年设青海省。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

一说认为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青”。

【宁夏回族自治区】 简称:宁 首府:银川

由来: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 ,宋代,党项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

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 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简称:新 首府:乌鲁木齐

由来: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四川省 】 简称:川或蜀 省会:成都

由来:辖区秦时设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贵州省】 简称:贵或黔 省会:贵阳

由来:宋代以前设矩州,因当地语音“贵”“矩”难分,故也写做贵州,元初正式命名为贵州。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取全称中的“贵”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贵山,故简称“贵” 。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故又简称“黔 ”。一说认为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故简称“黔”。

【云南省 】简称:云或滇 省会:昆明

由来:因在云岭以南,故名云南。西汉时设云南县。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元设云南行省。明设云南布政使司。清设云南省。取全称中的“云”字作为简称。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带,属战国时滇国地,故又简称“滇” 一说因境内有滇池,,故简称“滇” 。

【江西省】 简称:赣 省会:南昌

由来: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山东省】 简称:鲁 省会:济南

由来: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东省。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

【河南省】 简称:豫 省会:郑州

由来: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汉设豫州部。

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

明初设河南省。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湖北省 】简称:鄂 省会:武汉

由来: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湖南省】 简称:湘 省会:长沙

由来: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省。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

【广东省】 简称:粤 省会:广州

由来: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广西壮族自治区】 简称:桂 首府:南宁

由来: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 “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广西简称“桂”。

另一说认为广西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海南省】 简称:琼 省会:海口

由来: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

【重庆市 】简称:渝 别称:巴

由来: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

【香港特别行政区】 简称:港

由来: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

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澳门特别行政区 】 简称:澳

由来: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 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

“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砂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日澳门。

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

【台湾省 】简称:台 省会:台北

由来:台湾,以台湾府得名。明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东宁省及承天府;清郑氏,设台湾府及台厦道,是为台湾得名的开始,并正式称台湾岛;清末设台湾省,后为日占,仍称台湾;民国收复,恢复台湾省,省名至今未变。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

7. 为何依旧能登上皇位?

史载,刘彻生于汉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生父刘启(汉景帝)正好在这年登基,因此他刚一呱呱坠地就是皇子,但其生母王美人(名娡)只是景帝的嫔妃,所以他只能算庶子,按封建宗法规定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刘彻刚满四岁的时候,按惯例被封为胶东王。他的大哥刘荣是景帝最宠爱的粟姬所生,按理说也是庶出,无嗣位资格,但皇后薄氏无子无宠,所以身为庶长子的刘荣顺理成章的被立为太子。

汉景帝有个姐姐叫刘嫖,又称馆陶长公主(封地在馆陶)。长公主刘嫖地位如同诸侯,又有些权谋手段,因此在后宫中颇具势力,她有个爱女叫陈阿娇,一直视其为掌上明珠。

刘嫖想把阿娇许配给皇太子刘荣(那时候的人没有近亲不得婚配的概念),刘荣的生母粟姬不领情,多次婉拒刘嫖的请求。原来长公主经常给弟弟刘启介绍美人入宫,粟姬又妒又恨,迁怒于 长公主。刘嫖想让爱女做皇后的希望成为泡影,于是暗恨粟姬,两人之间结下了仇怨。

长公主很喜欢聪明伶俐的刘彻,经常亲切的称呼他为“彘(猪)儿(刘彻乳名)”,被粟姬拒绝后,她退而求其次,又想把女儿嫁给刘彘,汉景帝同意了这门亲事,从此长公主和王美人成了亲家,亲上加亲,彼此关系更密切了

馆陶长公主刘嫖很有心计,且有手段,在景帝执政期间是个举足轻重的显赫政治人物,景帝对她颇为敬重,她也能对景帝施加重要影响。

王娡聪明过人,情商也高,她极力取悦、谄媚势大力沉的长公主 ,遂使刘嫖下决心利用自己对景帝的影响力废掉刘荣,改立侄儿、未来的女婿刘彻为储君。

粟姬一直觊觎皇后的位置,后儿子被立为太子,更以为皇后之位非己莫属。薄皇后确实命薄如纸,不仅从未得到过景帝的爱,还没生过儿子,她深知粟姬视自己为眼中钉,就想:与其被人轰走还不如主动请辞,于是向景帝提出辞去皇后尊位。

景帝本有此意,于是顺坡下驴,借口薄皇后体弱多病将其废黜。粟姬见薄后被废,欣喜若狂,以为自己是太子生母,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太后之位已经稳稳的了。

粟姬这人虽不是戾狠之辈,但也不是睿智之人, 若论起手段来,她哪是长公主和王美人的对手。

其实汉景帝本来是很宠溺并偏向粟姬母子的。刘嫖和王娡虽已结盟,但见景帝对粟姬非常宠爱,倒也无机可乘,只得暗中等待机会,静观其变,再发起致命一击。

某夜,景帝到粟姬那儿过夜,他对粟姬说:“最近朕的精力愈发不济,身体一日衰似一日,朕百年之后,希望你善待其他妃子和她们的儿子”。这话里有话,谁都听的出来景帝已有将江山托付给粟姬母子之意,可粟姬却没听出其话中深意,她忽然想起景帝后宫美人如云的囧事,妒火中烧,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突然就暴怒起来,她指着景帝破口大骂道:“老狗,我凭什么要照顾你的妃子和她们的儿子?你欠下的风流债却让我去帮你偿还,那些儿子各有各的妈,我为何还要替他 们操心”?!景帝听后肺都气炸了,他强自忍耐, 没有当场发作。

次日景帝感到很是窝火,郁闷难耐,遂去找姐姐长公主刘嫖诉苦。

刘嫖正愁抓不到粟姬把柄,听了弟弟来意后心中狂喜,犹如瞌睡之人突然遇着了一个枕头。她先劝景帝不必为这点小事自寻烦恼,身体要紧,接着话锋一转道:“粟姬这人一向张狂,这还没当皇后呢,就如此嚣张放肆,以后真当了皇后那还了得!这样的母亲能教出好孩子吗?等将来刘荣作了皇帝,粟姬岂不是第二个吕后 ” ?!汉景帝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紧,吕后篡权乱汉、大肆诛戮刘邦其他儿子的悲惨往事,可是刘氏皇族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与创痛啊!

之后,景帝逐渐疏远了情商、智商都有些堪忧的粟姬,再加上长公主不断在他面前点赞王娡聪明懂事,又很识大体,为人又很仁厚善良,颇具母仪天下的风范。刘彘人虽小,但机灵过人,少年老成,煞是可爱。景帝遂把感情与注意力逐渐都转向王美人母子那边去了。

长公主和王美人在粟姬身旁已经慢慢布下了一张大网,身处险境的粟姬居然毫无察觉。

之后,狡黠的王美人撺掇大臣们上书景帝早立粟姬为后,目的是激怒景帝,因为身为皇帝的他最忌讳后妃干政了。

果不其然。景帝见奏大怒,呵斥进言大臣道:“这是你该管的事吗”?于是下令将上书请立皇后的大臣处死,他怀疑是粟姬急不可耐要当皇后,所以在背后唆使大臣进言,干脆下旨废黜刘荣的太子之位,贬为临江王,并限期离开京师。

粟姬做梦也想不到,煮熟的鸭子也会飞了。之后,景帝将粟姬打入冷宫,不久抑郁而死。

前元七年(前150年),汉景帝刘启改立王美人为皇后,立聪颖过人的刘彻为太子。

建元元年(前140年),16岁的刘彻继位当了皇帝。是为雄才大略、反击匈奴、开疆拓土、毁誉参半的汉武帝。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12)
比特币挖矿软件下载(纽约矿工怎么注册)
上一篇 2023年11月07日
北桥芯片(主板上的南桥芯片和北桥芯片是干
下一篇 2023年11月07日

相关推荐

  • 曼秀雷敦男士控油抗痘洁面乳(曼秀雷敦的洗面奶一共有几个系列)

    我知道的就20款,主打就是控油和抗痘的,混合性皮肤可以用,最好夏天用,冬天还是用温和点的,曼秀雷敦MENTHOLATUM乐肤洁抗痘护理爽肤液规格:150ml参考价:29元曼秀雷敦MENTHOLATUM清爽控油爽肤水规格价格跟上面差不多...

    2023年10月29日
  • 苹果图标(iphone12信号图标怎么改)

    2、这是从拨打的界面会跳转到FieldTest界面,更改设置完成后,点击返回手机主界面,在这里就能看到手机的信号格变成小圆点的图标了,操作更改就完成了。...

    2023年11月08日
  • 网页对话框(如何在京东和客服沟通聊天)

    应该还是浏览器的兼容模式问题吧,尤其这类学校的选课系统。可以更换其他的浏览器再试。如果需要使用IE浏览器,建议可以将网址加入兼容模式中。...

    2023年11月14日
  • qq空间不显示(qq空间相册无法显示)

    4、这样若修改成其他权限,QQ影像都无法读取,只有修改成为所有人可见才行,照片导出之后,记得将权限回去。...

    2023年11月18日
  • 5000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回国可以带多少美金入境)

    携带外币现钞出入境管理办法:(1)入境人员携带外币现钞入境,超过等值5000美元的应当向海关书面申报,当天多次往返及短期内多次往返者除外。(2)当天多次往返的出入境人员,携带外币现钞入境须向海关书面申报,出境时海关凭最近一次入境时的申报外币现...

    2023年11月23日
  • 惠普相纸(怎样用打印机照片纸上打印两寸照片)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电脑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在使用电脑的过程当中,是否有过想要把两寸照片打印出来的经历呢?关于这个问题,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11月29日
  • opengl2.0(这些语言的优劣势对比有哪些)

    背景Qt是一个1991年由QtCompany开发的跨平台C++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它既可以开发GUI程序,也可用于开发非GUI程序,比如控制台工具和服务器。Qt是面向对象的框架,使用特殊的代码生成扩展(称为元对象编译器(MetaOb...

    2023年12月02日
  • v10(荣耀9和荣耀V10)

    这两款产品的定位差异还是很大的,荣耀9是去年6月发布的美学旗舰,颜值非常高,3D曲面极光玻璃,2000万变焦双摄拍照能力出色。现在上市有半年时间了,各大平台都有降价促销,2000元左右,性价比很高。...

    2023年12月02日
  • 酷派铂顿(手机后背貌似三个摄像头是什么手机)

    手机后背貌似三个摄像头是指手机后置摄像头模块上有三个镜头。随着手机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厂商为了提高摄影性能,开始将多个镜头集成到手机后摄模块中。这种摄像头布局通常包括主摄像头、超广角摄像头和景深摄像头。...

    2023年12月03日
  • 刷淘宝信誉软件(蛋仔派对在淘宝买的兑换码靠谱吗)

    不靠谱。因为淘宝上的兑换码存在被盗用、被拦截等问题,兑换的商品也有可能是伪劣产品,存在一定的风险。建议直接在官方渠道购买兑换码或者实物商品,以保证权益安全。此外,也提醒大家在淘宝上购物时要谨慎,选择信誉度高的卖家,尽可能避免遇到不良商家。...

    2023年12月11日
返回顶部